導讀: 如今網購收纳袋已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由此引发的網購陷阱、網購维权等问题日益增多,据重庆周先生称,自己網購的收纳袋,散发浓烈的胶臭味,用后全家出现中毒,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事情经过,教大家網購如何维权……
如今網購收纳袋已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由此引发的網購陷阱、網購维权等问题日益增多,据重庆周先生称,自己網購的收纳袋,散发浓烈的胶臭味, ,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事情经过,教大家網購如何维权。
消費者獲賠1.8萬余元
鑒于這種情況,重慶市消委會考慮到雖然存在缺乏檢測結果支撐、但消費者健康受損屬實,而且維權訴求迫切,便再次組織了由消費者、經營者、生産廠家、産品鑒定有關專家參與的多方協調會,經協商促成三方達成一致意見:經營者、生産廠家向消費者支付者醫療費用3402.44元,護理費用2000元,精神損失及營養費用5000元,誤工費2160元,交通及通訊費用1000元,持續治療費用4000元。另外,經營者提出並給付了消費者購買商品的10倍費用1104.4元,合計18676.84元。
防范網購陷阱的主要注意事项
1、網購须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
消费者务必选择正规、有资质认证的电商平台及信誉度较高的卖家。近年来,侵权假冒、虚假交易成为網購安全的最大隐患,其中山寨版网络购物平台引发的網購损失数量居高不下。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如下标志和信息进行辨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红盾”标志或“营业执照”、可信网站身份验证标识、工信部ICP/IP许可证号或备案号等。上述标志或信息应能点击打开并了解到该网站或企业注册、许可、备案等翔实、全面的信息。
2、下單前須看清促銷規則
以往受理的投诉中,许多消费者因没留意网站公示的促销活动条款、售后规则等内容导致事后与商家发生争议。消费者網購下单前,应仔细阅读商品详情、无理由退货范围、红包、消费积分和优惠券使用规则、退货退款方式及运费政策等,以免日后发生损失或纠纷。同时要知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消费者定作的、鲜活易腐的、部分数字化商品、报纸期刊以及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
3、不要輕信最低價宣傳
“雙11”、“雙12”期間的零點秒殺、全網最低價、史上最大折扣、贈紅包等促銷宣傳難免讓消費者動心,但有些商家會借機虛標原價或擡高商品原價後再打折,折後價甚至比活動前價格還高。消費者要擦亮眼睛,可提前記錄價格進行比對,以免被所謂低折扣所迷惑。
4、做好延遲收貨心理預期
“双11”、“双12”前后商品交易量激增,常会因包裹滞留、快递延迟等问题引起消费者投诉。建议消费者购买生鲜、急需品时尽量避开網購高峰,付款后密切关注物流信息,一旦长时间未收到商品,要留意交易系统自动打款时间,及时与商家沟通。另外,網購高峰期间,个别快递公司由于业务量大,对部分偏远地区可能会选择性地延迟发件。消费者下单时要关注快递派送范围,明确快递公司是否会派送到收件地址。
相關推薦:
火遍网络的“生酮飲食” 居然能治癫痫!
驚!網傳銀行女職員因點鈔沒洗手染上性病
男子连续上网19小时吐血身亡 支气管、血管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