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缺血性心肌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以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亦称心肌硬化或心肌纤维化
缺血性心肌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長期心肌缺血引起的以彌漫性纖維化爲主的心肌病變,亦稱心肌硬化或心肌纖維化。目前缺血性心肌病治療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做好已患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護理。
(一)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常見于中、老年患者,有明顯冠心病病史,以男性居多,症狀一般逐漸發生。心絞痛是患者主要症狀之一,但隨心力衰竭的出現,心絞痛可逐漸減少乃至消失。
有心髒擴大和心力衰竭表現。勞累性呼吸困難爲常見症狀,嚴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亦常有疲乏無力、虛弱等表現,晚期可發生水腫和腹脹。
體檢可發現頸靜脈怒張,肺部啰音,肝髒增大。心髒擴大,以左心室爲主,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第一心音正常或低鈍,心尖部可聞及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如合並肺動脈高壓,則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心尖部常聞及收縮期雜音,系二尖瓣返流所致。心電圖示有窦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和心房纖顫等心律失常表現。
(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患者常有勞累性呼吸困難和心絞痛,因此活動受限。患者可無心肌梗塞。有氣短、乏力等症狀。
(一)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由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出現一系列心理障礙,如表現出焦慮狀態,憂郁狀態,消極被動,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等。醫護人員和家屬一定要鼓勵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並指導患者采用自我控制療法、松弛療法,利用行爲矯正治療、音樂療法等來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對心衰患者的護理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提倡适当活动,但必须要有亲属或护理人员陪伴;感冒、劳累、情绪激动等都易诱发心衰,故应注意避免劳累、情绪波动并预防感冒,感冒高发季節应注射流感疫苗;病情变化时,注意计算24小时尿量的变化;还应注意清淡飲食,营养均衡。
此外,任何導致心肌灌注受限的因素都可能産生缺血性心肌病,如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血管炎、冠狀動脈痙攣、微血管病變(如繼發糖尿病時)、冠狀動脈栓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