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新生儿敗血症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然而有很多父母不是很了解,在心理上就会对敗血症产生恐惧,甚至不能在突发状况下,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救护。那么什
新生儿敗血症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然而有很多父母不是很了解,在心理上就会对敗血症产生恐惧,甚至不能在突发状况下,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救护。那么什么是新生儿敗血症?新生儿敗血症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新生儿敗血症能治好吗?
1、病原菌
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年代,病原菌也是不同的。但在我國,最常見的當屬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腸杆菌。而以表皮葡萄球菌、厭氧菌、耐藥菌株等作爲病原體被感染的,正呈上升趨勢。造成這種上升趨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呼吸機、廣譜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比如體重過低的新生兒成活幾率增加等。
2、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不完善
(1)屏障功能較差。身體系統的保護功能不佳,不能有效阻止細菌的侵入,比如皮膚角質較薄、胃液的酸度較低、腸粘膜過于通透、血腦屏障功能不強等。
(2)淋巴結發育不全。缺少吞噬細胞,無法達到過濾的目的,即無法阻止感染的蔓延等。
(3)部分成分缺乏,即補體途徑的C3、C5及調理素等含量過低,導致身體內的抗菌調理系統功能較差。
(4)經檢測發現,患兒的中性粒細胞趨化性和粘附性不足。此外,纖維素結合蛋白,備解素等也是數量不足,這就致使身體無法完全吞噬細菌、對抗細菌,降低了中性粒細胞吞噬和殺死細菌的作用。
(5)部分細胞缺乏正常的隱私能力,比如單核細胞産出來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細胞介素等。
3、特異性免疫功能不完善
(1)在所有新生兒當中,早産兒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那是因爲新生兒待在母體內的時間越短,體內IgG的含量就會越低;
(2)而IgM也是無法順利通過胎盤到達新生兒體內的,這兩者含量的多少,影響著新生兒被感染幾率的高低。含量越低,被革蘭陰性菌感染的幾率就越大,呼吸道、消化道被感染的幾率也會增加。
(3)T細胞難以發揮作用,不能産生足量的細胞因子,這也是無法成功抵擋病原體入侵的原因之一。
(4)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功能欠佳,活性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