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挖鼻孔、抠肚脐、掏耳朵,堪称人生三大乐(恶)趣。尤其是从中弄出一大坨不明污垢时,那成就感真是杠杠的。别不好意思承认,背地里偷偷干这些事儿的人有你吧?没办法,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勤(shou)快(jian),不“抠抠挖挖”就不舒服。你以为你这是爱干净的表现……
3.保護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能起到過濾和緩沖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強聲所震傷。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運動状态。
那麽問題來了:
耳屎好處那麽多,但是有時候耳朵癢,感覺耳屎很多,還要不要掏呢?
平常該不該掏耳屎?
不管你是幹性還是濕性耳屎,除非有不適症狀,否則不需要處理。
首先,耳道本來就有天然的自淨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夠自行排出。
比如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随着下颌運動,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悄悄地从耳道里溜出来。
其次,頻繁掏耳朵壞處多。比如:
劃傷外耳道皮膚,引發感染;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發生外耳道乳頭狀瘤。雖說一般情況下,這種腫瘤都屬于良性,但是其實也有2%的惡變率;頻繁掏耳朵,會加快“耳朵死皮”脫落,會讓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癢;不小心捅破耳膜,導致聽力下降,甚至是喪失聽力。
所以,別手賤,不要有事兒沒事就去掏耳朵。但是,若平時耳朵癢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