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工作任务的变化,许多人不得不上夜班。这样,他们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变成了“昼伏夜出”的夜班工作者。常见职业人群很多,如作家、记者、演员、警察、设计师、夜班出租车司机、夜班护士、巡夜保安、24小时便利店店员、全日医疗陪护等。那么,夜班工作对人体有无影响,怎样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呢……
做好保健,从飲食運動入手
由于工作需要,上夜班無法避免,如何做好保健工作,將損害減到最低呢?
要从飲食、運動两方面入手。先规律飲食,做到定时定量,并注意补充一些营养。晚餐时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包括叶酸、烟碱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它们不仅参与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保护神经组织细胞,对安定神经、舒缓焦虑也有助益。还应适当多补充些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鱼子等,蔬菜、黄豆、蕃茄、胡萝卜、红辣椒含有较多胡萝卜素,也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对视力有帮助。
夜班时少吃甜食。有人认为吃甜食可以补充热量,其实甜食是夜班人群的飲食大忌。晚餐后或上夜班时,不要吃太多甜食,高糖虽有高热量,刚开始让人兴奋,却会消耗B族维生素,导致反效果,也容易引起肥胖问题。
另外,在充分休息的同時要進行足量的戶外鍛煉,同時也是一種減壓方式,有助于身體健康和精神愉悅。
家人應包容,單位要關愛
作爲家人,尤其是愛人要多理解夜班人群的孤獨和不容易,要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保持居室安靜,拉下窗簾減少透光,並有意識配合夜班人群的作息時間。
膳食安排上,應增加一些營養豐富可口的飯菜,並督促他們多吃些富含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魚蝦、蛋類及豆制品、蔬菜等。平時監督夜班族在充分休息的情況下多鍛煉,多去戶外走一走。
作爲單位,應對上夜班者的管理更人性化。一要按科學規律安排工作時間。目前,部分單位采取了早、中、夜班各1~2天,休息1~2天的方法,相對順應了機體的需求,有利于消除疲勞,效果較好。二要對上夜班者進行選擇。對患有慢性疾病或心理狀態不佳者,或平時就有睡眠障礙的人,不應安排夜班。三應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工作場所應照明良好,色彩鮮豔,利于身心。同時,應對員工的上下班交通、業余生活等給予適當照顧。此外,白班與夜班不要輪換太勤,白班改夜班後,人體生物鍾的改變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若換得太勤,剛剛建立起來的時間條件反射又遭破壞,不利于休息和健康。
單位還要重視安排體檢,與不上夜班的員工相比,尤其要注意夜班員工視力、激素水平、骨密度的監測,還可增加心理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