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小于胎龄儿就是出生的时候,身长和体重不达标,可能要低于同胎龄,同性别的孩子,十百分位以下,这就是小于胎龄儿。有足月小于胎龄儿,还有早产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小于胎龄儿等。
王蓉,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兒保科,畢業于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獲西南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四川省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委員。擅長兒童生長發育監測與評估.營養指導.發育指導;腦癱.自閉症.智力低下等疾病的篩查及診斷;矮身材及性早熟的診斷及治療。
小于胎齡兒就是出生的時候,身長和體重不達標,可能要低于同胎齡,同性別的孩子,十百分位以下,這就是小于胎齡兒。有足月小于胎齡兒,還有早産小于胎齡兒、過期産小于胎齡兒等。
據統計在成年人身材矮小中,約20%是“小于胎齡兒”導致的。所以,家長應該對“小于胎齡兒”寶寶給予持續關注,從寶寶出生到兩歲期間,如果寶寶能追上標准身高,就過了這道坎,生長能力沒問題,反之就說明孩子可能存在生長障礙。如果到2歲時還不能出現充分追趕的“小于胎齡兒”,則需要接受治療,否則以後與同齡人身高的差距將有可能越拉越大;而3歲以上仍出現無生長追趕的“小于胎齡兒”,則很難再獲得生長追趕。
大量研究表明,矮身材開始治療時的年齡越小,身高越矮,體質量越輕,最終身高增長越多。參照目前我國2歲兒童的身高標准,男孩平均身高爲88.5厘米,女孩爲87.2厘米。如果孩子足月出生時體重低于2.5公斤,兩歲時男孩身高低于81.6厘米,女孩身高低于80.5厘米,家長就應帶孩子盡早就醫,一經確診,即可開始治療。
小于胎齡兒的身高也是家長需關注的重點之一。如果孩子長大後出現身高增長停止情況,則需要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遵醫囑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達到理想身高,目前較爲便捷的是長效生長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