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浙江省紧紧扭住城市医院“看病难”“看病烦”等“关键小事”,于2018年推出“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等十项举措,实现预约挂号“全省通”、付费结算“全院通”、院内服务“自助通”。
6月26日,在全國各地高考考生忙著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的代表也攜帶著成績單,共聚安徽省銅陵市。
執行力發揮出來
減少看病就醫煩惱,人民群衆始終高度關注。將關注轉化爲現實可及的場景,需要發揮醫改的執行力。
“全省各级始终把医改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省级每年由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医改会议原则上不少于两次。”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副巡视员杨闽红介绍,在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常委医改專題会上,福建省委书记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务必从政治高度认识和推进医改,强调要建立“三医联动”评价机制,确保“三医”真正能联、能动,对工作落后市县,省里将进行约谈。
除了约谈,省级领导也撸起袖子抓医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世贵介绍,在四川省省长多次研究部署下,2017年1月,该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发建成医疗“三监管”平台,联通7000余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入诊疗服务、病案首頁信息和统计直报等数据,实现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实时、动态、全程精准监管。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介紹,重慶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和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綜合醫改試點領導小組,將醫改作爲重大民生工程,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統籌推進。
“三醫聯動”動起來
推進“三醫聯動”始終是醫改工作的關鍵環節。各個試點省份均出台了深化“三醫聯動”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以醫藥爲切口、以醫保爲引擎、以醫院爲主體的改革路徑。
楊閩紅將“三醫聯動”改革路徑總結爲:一是以質優價實爲原則,深化藥品改革,同時“騰籠換鳥”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二是以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率爲重點,深化醫保改革,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全省按病種收付費的病種超700個,其中三明市實施C-DRG分組達796組、覆蓋出院人數的67.24%;三是以提升醫療質量和水平爲核心,深化醫療改革,省、市、縣公立醫院以院長目標年薪制爲切入點,深化內部運行機制改革。
改革的效果體現在公立醫院,效果如何?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巡視員馬偉杭表示,通過改革,該省公立醫院醫療總費用增長控制在9%,6個地市和21個縣(市、區)啓動新一輪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省級公立醫院價格調整近期啓動。浙江省深改委近期審議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大病保險在基本醫保報銷的基礎上再次報銷的比例不低于60%,甯波等5個市縣被國務院評爲改革成效較爲明顯地方。
“患者的獲得感提升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也要調動。”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劉嶺介紹,該省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覆蓋10個市40余家二級、三級公立醫院,實現收支平衡的公立醫院占78.99%。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陶儀聲表示,10年綜合醫改成效明顯,該省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下降至27.9%。
服務體系連起來
個人衛生支出下降,需要高效優質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供保障。陶儀聲介紹,今年以來,安徽省在推廣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銅陵試點經驗、推開智醫助理等工作的同時,著力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內涵,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由此打通群衆看病就醫6個關鍵環節:一是實現專家資源上下貫通;二是實現醫療技術上下貫通;三是實現藥品保障上下貫通;四是實現補償政策上下貫通;五是實現雙向轉診上下貫通;六是實現公衛服務上下貫通。
合理就醫的格局正在各試點省份逐步形成。“2018年試點地區鄉鎮衛生院門急診和出院人次分別較上年增長12%和22.3%,縣域內就診率和基層就診率分別提升4個百分點和6.1個百分點。”馬偉杭表示,浙江省70個縣(市、區)全面推開醫聯體建設,建成161家醫共體,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融爲一體,通過治理體制重建、服務體系重構、運行機制重組、服務模式重塑,讓人民群衆的就醫之路更順暢。
据了解,试点以来,各省份积极将 “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在组织开展健康行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各试点省份都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探索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比如,安徽加强对重点人群慢性病管理,试点地区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70%以上。
基層能力強起來
試點省份基層的變化也給百姓帶來了獲得感。
“我們也看到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薄弱的問題,從2017年9月開始,江蘇在全國率先啓動社區醫院建設工作。”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少冬介紹,社區醫院建設的核心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加強基層醫療隊伍的人才建設,既爲基層醫療衛生技術隊伍搭建好的平台,也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搭建好的平台。
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副巡視員王湘生表示,該省特別強調縣域服務能力的提升,以補短板、強弱項爲目標,縣級住院就診率已達90.92%。在治療這方面,該省針對影響湖南老百姓健康最多的幾個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加強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的建設,提升救治水平。對終末期腎病等治療費用比較高的疾病,該省提出縣治、鄉管、村訪的模式,確保了治療質量,方便了老百姓就醫,也減少了費用。
關鍵事情抓起來
各試點省份醫改成效顯著,對人民群衆而言,最突出的變化便是看病煩心事少了、便捷服務多了、費用負擔輕了。
浙江省緊緊扭住城市醫院“看病難”“看病煩”等“關鍵小事”,于2018年推出“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等十項舉措,實現預約挂號“全省通”、付費結算“全院通”、院內服務“自助通”。
重慶市針對邊遠地區群衆看病不方便、基層專業技術力量不足等問題,以醫聯體爲載體,大力發展遠程診療,建設市—區(縣)—基層三級遠程診療服務體系,延長醫療資源供給服務鏈條。目前,90%的區縣開展遠程醫療,遠程心電覆蓋70%以上區(縣),13個區域影像中心年遠程診斷超100萬例,讓邊遠山區群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大醫院的優質診療服務。
甯夏回族自治區爲每級醫療服務機構配備遠程應用設備,現在已實現遠程會診的全覆蓋。同時,從優化“互聯網+醫療服務”、家庭醫生簽約、藥品供應、醫療結算等入手,逐步實現了居民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等信息的互聯互通。
四川省積極探索完善綜合監管制度,創新開展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爲信息化監管,有力保障了醫療質量安全和群衆權益。
青海等地則通過強化醫保兜底線的功能,使貧困人口大病醫療保險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