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这位负责人介绍,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会同教育部体卫艺司等组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系列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广东、四川、辽宁等省份先后启动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活动。
如何因地制宜、積極有效地開展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科普宣傳?如何讓家長、學校、社會以及學生提升對視力健康的重視程度?如何更好地發揮媒體和醫療機構的導向作用?近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聯合主辦的首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高峰論壇上,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牽頭,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健康報社開辟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健康教育分論壇,媒體代表、醫療專家齊聚一堂,共話心得。
聚焦用眼習慣養成期
3歲~6歲幼兒及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是視覺發育關鍵期,亦是用眼習慣養成期。“這就要求我們聚焦這部分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相關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介紹,自今年年初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會同教育部體衛藝司等組織開展了“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系列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這些活動在全國起到了示範作用,廣東、四川、遼甯等省份先後啓動了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活動。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发布了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针对激光手术矫正近视、近视能否治愈等群众关切予以及时回应,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健康中国”微信及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并配套制作了一图读懂、短视频等可视化产品。例如,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创作的《爱眼歌》,以MV形式呈现,邀请著名演员和体育明星出演,将爱眼护眼健康知識在互联网、地铁和公交站等公共移动设施上传播。目前,MV的点击数已达3061万次。
在媒体视角下,近视防控科普宣传如何才能收效呢?健康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行业报,《健康报》长期关注青少年健康教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健康报社主办的《学生健康报》2018年3月创刊,每周一期,每期8个版,所有内容均围绕儿童青少年健康话题。“视力防控也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为此报纸开设专栏,宣传相关科普知識。”
“健康教育要找准靶点。”新华网健康事业部总监马宁蔚表示,针对儿童青少年,要把健康知識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传播,比如动漫、漫画或者一图读懂。要让孩子了解视力损失对未来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警示性教育,让他们了解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要“找對人”
今年1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推動下,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北京同仁醫院、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共同發起,分別成立了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志願服務總隊,同時以“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中的眼科專家爲基礎,以其個人名義成立10支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科普小分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是其中一支小分隊的隊長。“做好健康科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聽、好記、好用3個原則。”姚玉峰認爲,科普的前提是受衆願意接受,“如果大家聽著聽著睡著了,這種科普是沒有作用的”。
姚玉峰说,要让受众爱听,首先内容要接地气,健康教育要“贴地而行”;其次,要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电视媒体是首选,“这个宣传阵地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此外,健康教育要“找对人”。“简单地说,就是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科学的近视防控知識传播给学生。小孩不一定听家长的话,但一定听班主任的话。”
“醫生也是健康教育的中堅力量。”中山大學中山眼科醫院副院長陳偉蓉坦言,“醫療機構目前主要從事近視治療相關工作,關口前移的健康教育還有諸多不足”。她建議盡早啓動全國健康促進學校創建評選工作,推動近視防控。
“我很贊同。”對于陳偉蓉的觀點,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周行濤頻頻點頭。據悉,該院近期舉辦了“近視小飛俠”等公益活動,通過漫畫宣教等形式寓教于樂,讓孩子們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