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影像诊断中心颜主任说:“乳腺摄影至少需要4个体位的4张图像信息才能进行准确的疾病判断,而高质量的图像又完全依赖技师的摆位操作经验,过程复杂让拍片效率很难提高,1名有经验的技师1天最多能拍40多人。”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中國乳腺癌的年發病人數已達到392萬,成爲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目前,钼靶X線攝影是首選的乳腺癌篩查手段,其診斷乳腺良惡性腫瘤正確率達85%~90%,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但在我國乳腺篩查起步較晚,且並無大面積篩查的制度,緣于醫療資源限制、專業設備、技師和閱片醫生極度稀缺,不同級別的醫院檢查質量和效果差距巨大,導致乳腺癌的早篩早診早治達不到預期效果。
廈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乳腺影像診斷中心顔主任說:“乳腺攝影至少需要4個體位的4張圖像信息才能進行准確的疾病判斷,而高質量的圖像又完全依賴技師的擺位操作經驗,過程複雜讓拍片效率很難提高,1名有經驗的技師1天最多能拍40多人。”
看來如何提升拍片效率,讓乳腺攝影更加簡單、同質化、標准化、高效,是一種解決乳腺癌篩查效果的關鍵。
爲解決這一難題,近期,國內一家資深醫療器械研發公司與國內三級醫院提出一種解決思路——智能乳腺X線攝影系統。
據悉,該項目由廈門粉紅絲帶乳腺研究所發起並主持,依托萬東醫療的研發底蘊和廈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豐富的乳腺臨床,攜手共建乳腺智能擺位實驗室,將钼靶攝片系統改造的更智能。
據參與研發的技術人員透露,根據方案設想,未來該智能化系統將逐漸減少拍片對技師水平的要求,然後到無需技師,受檢者一人即可獨自輕松地完成拍片,減輕操作技師的工作強度,拍出的片子更加精確、標准、統一,便于日後對影像數據進行智能化管理;再通過人工智能閱片,減少對看片專家的依賴,減輕醫生工作。
乳腺智能擺位系統研發成功並通過臨床試驗後,將普及至全國的醫療市場中,下到中小型鄉鎮醫療機構中,結合人工智能閱片和遠程診斷平台,解決基層醫院缺乏專業技師和閱片醫生的困境,使得乳腺癌篩查在全國各級醫療機構實現標准化、智能化檢查流程,助力乳腺癌的早診斷、早治療,給女性健康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