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通知》要求,到2020年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台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到2021年年底前,圍繞老年人就醫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傳統服務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通知》明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同時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産品和服務,堅持“兩條腿”走路。線上服務應更加突出人性化,充分考慮老年人習慣;線下渠道進一步優化流程、簡化手續,不斷改善老年人服務體驗,與線上服務融合發展、互爲補充。
在完善“健康碼”管理方面,《通知》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爲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采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爲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爲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對因“健康碼”管理不當造成惡劣影響的,根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在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方面,《通知》指出,醫療機構要提供多渠道挂號等就診服務,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挂號方式,暢通家人等代老年人預約挂號的渠道。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挂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爲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爲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咨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挂號、取號叫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此外,《通知》提出,要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台,由家庭簽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咨詢指導、藥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複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