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全社會對于公共衛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關注,同時,對于預防爲主方針政策、“健康中國”戰略、《國民營養計劃》之合理膳食行動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基礎,國民健康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
近日,由健康報社主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技術支持,全國疾控宣傳服務平台承辦,拜耳中國公益支持的營養健康服務提升行動之步入“十四五”營養健康體系建設宣傳推進會以線上方式進行直播。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准與監測評估司食品營養處處長徐嬌、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慢性病與營養管理處副處長段琳、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拜耳健康消費品中國區總經理何勇和健康報社的相關領導齊聚一堂,圍繞營養健康領域的熱點和焦點話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如何完善營養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慢性病與營養管理處副處長段琳指出,營養與慢性病防控關系密切,慢性病防控是營養改善工作的重要目標,營養改善是慢性病防控的基礎條件。要發揮營養在健康促進與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家庭協同推進。

“去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再一次充分體現了營養的價值。”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說,過去,營養支持治療更多關注的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經曆疫情後,營養對于急性傳染性疾病的防控也扮演極爲重要的角色。營養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但營養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來自于合理膳食。首先要做到食物多樣化,一天要吃12種食物,一周至少吃25種以上的食物,同時要葷素搭配,維持適宜的能量攝入。注意微量營養素的補充,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D、鈣、鐵、鋅等。對于一些特殊群體,在特殊生理時期,如果膳食不能滿足需求時,可以考慮營養補充劑。當治療某些疾病時,除了常規參考的攝入量之外,可能需要攝入更高劑量或調整攝入劑量,這些都需要基于證據進行個體化、精准化指導。
作为活动的支持单位,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表示,营养健康是从个人、家庭、社会到政府协同作用的全社会的工作,它具有长期提升中国国民素质的作用,作为企业方,我们要首先做好本职工作,在产品研发创新上做足文章,为消费者提供更接地气的营养产品,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和水平。营养是门科学,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方面的知識和科学储备是不足的,大家常常忽视营养和慢性病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于消费者的健康科普教育,企业有不可或缺的责任。拜耳愿与各方联合,在营养师的培养,健康宣传教育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通过全社会努力,我们将会达成让所有消费者每天营养多一点,践行企业“赋能健康每一天”的承诺。
植根中國多年來,拜耳始終致力于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2019年開始,拜耳專門成立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研發中心,同時與本地的研發機構和企業,包括大學和從事健康産業的領先企業和有關人士,創新開發針對中國消費者膳食結構的健康産品,從母嬰健康到消化道健康等多個領域,致力于爲消費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化的服務,提升健康素質和營養水平。近年來,拜耳一直堅持推廣預防出生缺陷幹預活動,今後還要將該活動進一步向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拓展。2021年,拜耳宣布啓動“營養補充計劃”,幫助欠發達地區的民衆獲得維生素和礦物質,應對營養不良問題。該計劃作爲拜耳“共享健康,消除饑餓“企業願景的組成部分,以幹預、教育和宣傳爲核心,通過拜耳自身行動以及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致力實現拜耳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讓營養健康服務觸及全球範圍內一億名處于弱勢群體的消費者,特別是偏遠地區、收入較低、營養得不到合理補充的人群。
營養健康服務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橫向上覆蓋全人群,縱向上縱貫生命的全周期和全過程,對每個人來說營養健康服務都是必須和基礎的。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營養健康服務提升行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通過協同作用推動營養健康體系全面建設,提高大衆營養健康意識,提升健康素養,進一步夯實健康中國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