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由此可以看出,针刀联合PRP治疗跟痛症的效果要优于单纯针刀治疗,这得益于PRP中富含的高浓度的血小板,血小板被激活之后释放大量具有生理活性的生长因子,不但能修复损伤,还能抑制跖腱膜的退变过程,且可以加速局部组织微血管的再生以及针刀带来的局部损伤,强化组织修复能力,使得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腳後跟的疼痛,往往會讓人疼痛難忍。這種病痛在醫學領域被稱之爲跟痛症,又稱足跟痛。此病多見于中老年人,而且多數情況下纏綿難愈,嚴重時可出現針刺樣疼痛,步履艱難,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少患者輾轉就醫,希望能治愈,但結果卻總是不太理想。
什麽是跟痛症?病因是什麽?
跟痛症是運動系统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率高达10%,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
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約2:1,嚴重影響人類生活質量。
跟痛症的發生是由于跟脂肪墊變性、骨刺刺激、跖腱膜炎、足底滑囊炎、跟骨內高壓、跟腱炎、類風濕性跟骨炎等原因引起的以足跟部疼痛爲主的一組綜合征。患者跟部一般多伴酸困、憋脹、沈重感,查體可見跟部腫脹、壓痛,跟脂肪墊萎縮、內有硬結等,嚴重者患足不能正常踩地,甚至功能活動受限。
当跟痛症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足底软组织易形成高应立点,随着行走運動的增多,跟骨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腱膜等组织结构逐渐形成慢性劳损,而足底筋膜的血液循环较差,各种原因使得机体原有的损伤-修复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进入损伤-修复-损伤的恶性循环,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炎性反应因子分泌增多,刺激周围微小神经血管出现疼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腱韧带组织弹性降低,足部承担着身体负重与行走功能,松弛的足部肌腱与韧带使足部组织发生相应的病理改变。
難纏的跟痛症究竟該如何治療?
目前,因爲跟痛症的病因複雜,臨床表現呈多樣化,治療方法與途徑也各有不同,大多分爲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85%~90%的跟痛症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休息、墊足跟墊、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等)、跖腱膜牽伸、矯形鞋、類固醇激素局部注射、體外沖擊波療法以及超聲波治療。
傳統手術包括小針刀松解跖腱膜、關節鏡下切除跟骨骨刺以及跖腱膜清理術等.
但這些對于難纏的跟痛症來說,也只是起到了緩解作用。若要有效治療跟痛症,還需找到更佳的治療方法!
PRP——有效治療跟痛症的最佳選擇
目前,根據多項臨床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漿(PRP)成爲了如今有效治療跟痛症的新希望。PRP是運用離心的方法從自體血中提取出來的血小板濃縮物,其富含多種生長因子。
臨床上對于PRP治療跟痛症的研究,也有取得了比較令人滿宜的效果,研究選取門診收治的68例跟痛症患者,分爲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觀察組給予針刀聯合PRP治療,對照組給予針刀治療,治療1次/周,連續治療2次。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後1個月、3個月、6個月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和美國足踝外科協會後足功能評分(AOFA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後患足的疼痛和功能進行評估,並計算臨床治療有效率。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後各個時間點,治療前後組內比較VAS評分明顯下降;AOFAS後足功能評分顯著上升,治療前後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治療後3個月、6個月時VAS評分低于對照組,AOFA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後6個月觀察組痊愈率85.2%顯著性高于對照組的61.7%,而觀察組的有效率爲100%,亦高于對照組。
由此可以看出,針刀聯合PRP治療跟痛症的效果要優于單純針刀治療,這得益于PRP中富含的高濃度的血小板,血小板被激活之後釋放大量具有生理活性的生長因子,不但能修複損傷,還能抑制跖腱膜的退變過程,且可以加速局部組織微血管的再生以及針刀帶來的局部損傷,強化組織修複能力,使得患者疼痛緩解明顯,恢複時間顯著縮短。
PRP療法還具有操作簡單、止痛迅速、可操作性強、不易複發,患者易于接受的特點,
爲臨床跟痛症的治療提供了很好的方向。隨著專家們對PRP的不斷研究,它也將在更多的醫學領域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