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人物介绍:张志勇,副主任医师,师承著名国医大师方和谦、国家级名老中醫巫君玉及国内外心血管教授胡大一,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北京天使望京妇儿医院中醫内科特聘专家。
人物介绍:张志勇,副主任医师,师承著名国医大师方和谦、国家级名老中醫巫君玉及国内外心血管教授胡大一,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北京天使望京妇儿医院中醫内科特聘专家。
擅長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所致的末梢血管神經病變、慢性哮喘所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焦慮抑郁所致的失眠、不寐、心悸、性功能減退等疾病。
2003年我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根据我国2019年中国心力衰竭蓝皮书报告,推算心力衰竭患者高达650万~875万。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人群心衰患病率>10%。心衰患者5年死亡率达50%,重度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可达50%。心力衰竭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虽然近年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层出不穷,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率、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究竟原因为何?今天,北京天使望京妇儿医院中醫内科特聘专家张志勇主任,为我们答疑解惑!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导致心室射血和充盈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疲乏无力、呼吸困难、肢体水肿、心悸心慌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张志勇主任曾讲过:临床上讲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占有大多数,特别是老年人多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的病史可长达20-30年。而中醫认为,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的最终结果,表现为体力活动受限,气促、疲乏或心悸,尿量减少,水肿,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中醫对心力衰竭病症的认识,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心气不足型,常见的症状是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症状;第二种类型,是脾肾阳虚型,常伴有咳嗽、气喘、胃寒、尿少、面色苍白等症状;第三种类型,是气虚血瘀型,除心慌、胸闷、气短外,还常伴有口唇青紫、咳嗽、气喘等症状;第四种类型,是痰盂走肺型,常伴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等症状。对于心力衰竭,要早预防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自我管理,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張志勇主任表示:對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防止心力衰竭複發或加重是最終的目標,但生活中有許多誘因會導致心髒的負荷加重,從而誘發急性心衰發作,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避免以下危險因素。
①肺部感染
临床上有一个不太正规的疾病名称叫“肺心病”,也就是说心脏与肺部的疾病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最具有危险的诱发因素就是肺部感染。秋冬季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同时也是慢性心衰患者住院率最高的时期,这是因为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进而引起体内缺氧,而缺氧状态会进一步刺激心脏搏动以提高供血,这会明显加重心脏的负担,最终导致急性心衰,甚至威胁生命。
②血壓波動
高血壓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心髒功能,特別是對于一些血壓波動較大的老年患者來說誘發慢性心衰急性發作的可能性很大,這是由于當血壓波動過大時會導致心髒前後負荷加重,導致心髒功能不足,從而誘發心衰急性發作。
③運動过量
虽然对于有慢性心衰的患者一直提倡可以适当運動,但许多老人并不能很好地控制運動量,有些甚至喜欢长跑、攀岩等剧烈運動,从而导致过量運動,而一旦運動量超过心脏的最大负荷,就会导致心肌缺血,进一步诱发急性心衰发作。
④鈉鹽攝入過多
为什么飲食过咸的人容易得高血压?这是因为钠与水分是成正比的,当体内钠元素摄入过度就会同时保留大量的水分,造成体内的水分潴留,从而造成血容量增加,而这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容易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⑤情緒激動
引起心衰的原因除了心髒本身的疾病外,情緒不穩定也可能引發心衰。情緒緊張,激動,大喜,大悲等突發的激動情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大量分泌,結果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從而誘發心衰的急性發作。
⑥失眠
保持良好的睡眠是保證心髒休息的重要保障,這是因爲睡眠時機體的能量需求大幅度降低,這會減少心髒的負擔,給心髒休息的時間。但老年人失眠的發病率很高,這導致即使是在夜間心髒也在拼命“工作”,這會誘發心衰發作。
最後,張志勇主任提醒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堅持日常防護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急性發作,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狀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