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由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副主任华伟教授亲自主刀,阜外深圳医院王靖教授、廖志勇教授、李华龙教授配合进行的中国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在位于深圳南山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成功完成,该手术填补了心衰治疗未竟空白,让心衰患者重新见到了生命的曙光。
心髒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它一刻不停地跳動,爲我們的全身輸送血液。可以說,生命的每一秒鍾,都與心髒息息相關。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中國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爲1.3%,較2000年增加了44.0%,中國目前約有1370萬成年心衰患者。
10月30日上午,由北京阜外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副主任華偉教授親自主刀,阜外深圳醫院王靖教授、廖志勇教授、李華龍教授配合進行的中國首例心髒收縮力調節器(CCM)植入手術在位于深圳南山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成功完成,該手術填補了心衰治療未竟空白,讓心衰患者重新見到了生命的曙光。
据悉,这次的手术是一位 17 岁的男性患者,属于扩张性心肌病。华伟教授介绍,“患者去年曾发生过心室颤动,后来植入了埋藏式除颤器,在经过大量的药物治疗以后,心功能仍然不缓解。我们在手术之前,测量的射血分数只有 25%,心脏扩大。今天的手术非常成功,我们术后进行了测试,各项参数都非常理想。”
华伟教授表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临床应用上,是比较广泛的一项新技术。它主要是针对一些 QRS 波宽的、心脏不同步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只占大概 20%-30%,大量的患者的 QRS 波是不宽的,除了药物治疗,没有新的方法。" 他认为,本次应用的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不管 QRS 波宽与窄,都可以应用。因此,将来对大量的窄 QRS 波的心衰患者,可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用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他相信,这项新技术会给广大的心衰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參與本次手術的主刀醫生——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偉教授,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幫助過全國多家醫院開展ICD和三腔起搏器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手术引入的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OPTIMIZER Smart)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今年年内才获得中国的上市批准,首次在深圳运用Optimizer Smart系统的心脏收缩力调节(CCM)疗法,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对心肌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肌的搏动频率,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
據了解,自2018年10月,深圳市政府將全市唯一的心血管病專科醫院——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委托給“國家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運營以來,它爲深圳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不僅爲深圳引入全國最頂尖的醫療團隊,還提供了所有心血管診療的前沿技術,保持和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同步發展,每一例新技術帶來的醫療突破性革新,對深圳整體醫療體系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真正讓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疑難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