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清远市与科大讯飞在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科大讯飞将积极参与清远市的“数字城市”建设,携手推进“AI+政务”、“AI+教育”、“AI+医疗”等多个方面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融合应用和成果落地。
近日,清遠市與科大訊飛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科大訊飛將積極參與清遠市的“數字城市”建設,攜手推進“AI+政務”、“AI+教育”、“AI+醫療”等多個方面在城市數字化轉型中的融合應用和成果落地。
(清遠市展區展示科大訊飛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應用成果)
作爲科大訊飛“AI+醫療”的創新成果之一,早在今年8月,智醫助理系統就已經在清遠市連山縣智慧公衛專項試點中實現應用落地,爲清遠市推動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落地貢獻“AI力量”。
從“三天”到“半天”,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全面的檢查
對于清遠市連山縣永和鎮桂花裏村醫工作站的醫生鄧先袖而言,在人工智能幫助下爲村民們做健康檢查,讓他感受到了從前沒有過的“高科技”體驗。2021年8月以來,作爲清遠市推動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落地的專項試點,永和鎮桂聯村村委和桂花裏村醫工作站兩個站點率先應用科大訊飛研發的智醫助理系統,爲智慧公衛持續建設提供先行經驗。
相比于城市大醫院裏的醫生出診,對于村醫們來說,下鄉出診從來都不是輕松的活。在桂聯村,每位村民都有一本診療記事本記錄他們的健康狀況、過往病史等信息,鄧先袖每次到村子裏爲村民做健康檢查,除了從不離身的醫療箱,還要背著厚厚一大摞本子。“我負責附近12個村子大約3000名村民,每個季度至少要跑一遍,確保能夠盡量及時掌握村民們的健康狀況。以前手寫記錄慢、儀器老舊,檢查效率就低,2到3天才能跑完的一個村子,現在只要半天就能檢查完了。”如今,村醫可以爲村民進行全方位的健康檢查,所有數據都會同步上傳到智醫助理系統中,通過更准確、更高效的AI有效減輕村醫的工作負擔,改變了傳統的下鄉問診模式。未來,村民到清遠市縣各級醫院看病時,醫生只需要把名字等信息輸入系統就能快速了解患者的整體情況,將會大大提升診療效率。
(桂聯村村醫從前使用的診療記事本)
(科大訊飛在首屆數字政府峰會上展出智醫助理系統,可以實現慢病隨訪等多種功能)
從頭到腳,看每一個病症都有“全科醫生”做助手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智慧公衛落地,優化鄉鎮醫療資源配置,在老百姓尋醫問診中帶來的改變不只有“快”,還有更重要的“准”。
鄧先袖談起這3個多月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對一位60余歲老人的心髒檢查。“當時他來到我這裏,說最近有些胸悶,我就給他做了一個心電圖的檢查,剛檢查完智醫助理就提醒我這個病人很可能患有心肌梗塞,需要及時就診,于是我就趕緊帶著他連夜到縣裏的醫院去治療。”他說,自從配備了智醫助理系統,大到心肌梗塞等重症,小到感冒發熱,系統都會給出最科學的輔診建議,讓他感覺身後有一個“全科醫生團隊”在隨時支援,給村民檢查問診的底氣也足了不少,大大降低了誤診、漏診的風險。而現在,檢查方便了,診療准確了,村民們也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了,桂花裏村醫工作站平均每天會接待20多名村民的健康咨詢和常規檢查,較以前翻了一倍不止。
(醫護人員正在爲村民們做免費健康檢查)
其实早在2017年11月,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就全球首次以人工智能的身份通过2017 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综合笔试,其456分的高分在人类考生中位列前3.7%。高水平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的背后,正是科大讯飞多年来坚持“用人工智能服务健康中国” 的不懈努力,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医疗的新蓝海,推动健康医疗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医疗改革政策落地。通过构建智慧医院、智医助理、智联网医疗平台三大产品体系,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如今,智医助理系统和机器人已在安徽、福建、广东等全国240个区县“上岗”,提供了2.9亿次真实的复诊意见,凭借着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和海量的医学知識,在临床辅助决策支持、规范化培训、医学教育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广大基层医生的“小秘书”。
讓AI服務于醫療全過程,助力精准化就醫,今年在“學習強國”平台“強國醫生”功能中上線的“訊飛健康”也是這一理念的落地應用之一,相較于常規的互聯網醫院,“訊飛健康”應用以語音交互爲主,文字交流爲輔,通過簡單描述自身症狀,系統即可找到最適合的科室,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線上的“健康小助理”,極大降低了智慧醫療資源的使用門檻。
從鄉村到城鎮,智慧公衛成爲老百姓新的“健康守門人”
2020年6月,清遠市獲批全國首批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專項試點。隨後,清遠市出台《清遠市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專項試點建設實施方案》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作爲試點推動“智慧公衛”建設。這其中,除了需要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支持,還離不開清遠市各級人民醫院的協同推進。
(醫護人員爲年紀大、行動不便的村民上門看診)
“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做智慧公卫。” 清远市人民医院项目组主任刘杰雄组织参加了项目前期的调查访谈工作,与桂联村村支书一起挨家挨户了解村民们的看法和问题,“有的村民觉得没有必要,还有的村民说‘怕看病太贵,熬一熬就好了’。”这些回答让刘杰雄深受触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动智慧公卫实施的决心,“这条路注定很艰难,但我们清远市人民医院完全具备相应条件完成这项任务。为了推进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标准建设,我们优化了就医流程,并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规范化’服务,把人性化服务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我们有信心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據了解,目前我國大約1000萬醫生從業人員中有300萬人有醫師資格證,其中只有30萬人持有全科醫生證,全科醫生醫療資源非常緊缺。智醫助理系統的應用,爲常態化疫情防控、城鄉醫療資源均衡發展等都提供了一條AI路徑。
今年6月,科大訊飛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還參與到清遠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利用1小時最多能完成10萬通電話隨訪的AI“超能力”,協助完成居民疫情排查,爲清遠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而在尋醫問診中,AI不僅可以爲經驗不足的基層醫生提供輔助,幫助減少誤診、漏診風險,在更短時間內爲更多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相信隨著智慧醫療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應用,城鄉居民的就醫成本將會得到有效降低,未來不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每個人都將能夠享受到最優質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