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5月29日是第十八個“世界腸道健康日”。腸道不僅負責營養吸收、廢物代謝,還參與著機體免疫,腸道中集結著人體70-80%的免疫細胞①。 然而,在我国每年新增40万
5月29日是第十八個“世界腸道健康日”。腸道不僅負責營養吸收、廢物代謝,還參與著機體免疫,腸道中集結著人體70-80%的免疫細胞①。
然而,在我國每年新增40萬人被結直腸癌困擾。2022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2016年)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僅次于肺癌,並逐年上升!當年我國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例數達40多萬人,多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②。
腸癌年輕化,早發性結直腸癌發病率在升高
《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中提到,結直腸癌發病率在25歲之後快速上升,80-84歲達到高峰③。然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腸癌已開始年輕化。早發性結直腸癌(<50歲)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漸升高④。
? 2021年9月,河北抗癌博主“阿健”因患腸癌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4歲。他用視頻記錄下了一年半時間裏抗擊直腸癌的變化,一年時間從年輕小夥到“骨瘦如柴”。
媒體報道截圖
2020年5月和2021年9月視頻記錄
? 2020年8月,漫威人气超级英雄系列电影《黑豹》的男主角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患结肠癌去世,年仅43岁;
媒體報道截圖
美國癌症協會2018年一項研究通過大量分析發現,1990年左右出生的成年人患結腸癌的風險是1950年左右出生的2倍,直腸癌風險則爲4倍,也就是說90後患結直腸癌的風險甚至高于50後⑤。
三多兩痛!警惕結直腸癌這些症狀
如果出現“三多、兩痛”的症狀要警惕:⑥
1. 排便次数的异常增加
大便異常頻繁,且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或者是大便發生了細條狀、扁條狀等改變等。
2. 放屁次数异常增多
如果最近放屁異常頻繁,並且伴隨刺鼻的臭味,那就需要警惕了。
3. 便血次数突然增多
腸癌和痔瘡導致的鮮紅血液不同,腸癌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側帶血爲主,而且還會出現大便發黑的情況。
4. 腹部疼痛
如果癌腫引發腸道梗阻,就會有腹脹、腹痛等症狀。疼痛部位往往在中下腹,腹痛會越來越明顯,從陣發性發展爲持續性。
5. 肛门处疼痛
如果發生在肛門附近的話,會導致肛門有墜脹、疼痛的感覺,同時還會伴隨大便習慣改變,異常消瘦等症狀。
不過,早期結直腸癌往往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表現爲消化不良、腹部不適感、大便潛血陽性等,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掉。因此,做好腸癌早篩非常重要!
45歲後一定要做好“腸癌早篩”
目前,我國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已被列入《健康中國行動2022工作要點》。腸癌雖然可怕,但它是國際上公認的可通過早期篩查預防的癌症之一。因爲從癌前病變到腸癌,有5-10年的時間⑦,可以讓我們充足時間提早發現!
早發現和晚發現,結局完全不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SEER數據庫顯示,早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6%,而晚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降至14.7%⑦。
一般,腸癌的篩查包括:
1. 粪便隐血筛查
上海市抗癌協會發布的《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提到,糞便隱血檢測和問卷調查是主要的篩查手段⑧。《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推薦每年進行一次糞便隱血篩查(FIT)③。
當大腸中存在癌、息肉、潰瘍時,由于排便時發生摩擦,糞便中會附著少量血液(便隱血),但肉眼和顯微鏡觀察不到,而定量糞便隱血篩查能檢測出糞便表面的血液含量並以數值體現,能夠精准反映出腸道疾病出血的多少,能夠區別正常生理消化道出血和腫瘤相關出血以及出血的嚴重程度。而大便隱血是早期結直腸癌、結腸炎、消化道潰瘍、腸息肉等腸道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出血量的多少往往與腸道疾病的風險和發展程度成正比。
定量糞便隱血篩查作爲一種無創、易操作、價格適中的檢測方式,在診斷效能上明顯優于定性糞便隱血篩查,是2021年《早期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實驗診斷技術中國專家共識》中明確推薦篩查時使用的方法⑨。
2.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⑦。一般来说,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的,5年之内是不用再做第二次⑩ 。
3. 基因检测
血液和糞便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提高篩查准確度,但價格昂貴⑧。
目前,腸鏡檢查和糞便隱血篩查已被證實爲有效的篩查方法,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建議,即便不是高危人群,45歲以上沒症狀也做個篩查!
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進行腸鏡檢查和糞便隱血篩查進行腸癌篩查,可以做一個簡單方便的腸道風險自測!
深圳沃德海斯“腸道風險自測工具? ”于“國際腸道健康日”期間發布,由中關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牽頭組織專家編撰,用通俗易懂的問卷工具展示常見的腸道疾病風險因素,根據提交的風險因素判別出腸道疾病風險水平並提供相關的生活指導、降低風險的方法等,讓大衆能及早進行腸癌風險自測,從而達到推動腸癌早期防範的目的。
腸道疾病風險自測↓↓
快來自測一下吧!
参考资料:① 徐翰南, 蔡征真, 王云,等. 肠道菌群对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意义[J]. 生理学报, 2020, 72(3):14.
② Zheng RS, Zhang SW, Zeng HM, Wang SM, Sun KX, Chen R, Li L, Wei WQ, He J.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6[J]. JNCC, 2022, 2(1): 1-9.DOI: 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2.02.002.
③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 中国肿瘤 2021年30卷1期, 1-28页, ISTIC PKU CSCD CA, 2021.
④Frank A. Sinicrope, M.D.(2022)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NEJM. DOI: 10.1056/NEJMra2200869
⑤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Average-Risk Adults: 2018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⑥ 2020-05-08 健康时报《“三多两痛”警惕肠癌》(作者: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闫志学)
⑦ 刘正, 王锡山. 国内外结直肠癌筛查的对比分析及启示[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2.
⑧ 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
⑨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 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 44(5):9.
⑩ 2020-11-03 健康时报《做一次肠镜管几年?》
?本风险测评问卷设置的评估依据如下:[1].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10):709-719.[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 北京)[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01):16-38.[3].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于 2018 年发布的第三版《飲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2018 年 WCRF/AICR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