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是保障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
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是保障和維護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重大疫情早發現能力,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各省份對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公共衛生體系,既揚優勢也補短板,全面加強早期發現、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綜合救治等全鏈條防治能力,完善重大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體系,全面提升新形勢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水平。
堅定疫情防控的信心
堅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心,慎終如始抓好防控工作,因時因勢調整完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當前各地的重點工作之一。
“經曆了‘0801’新冠肺炎疫情,通過總結複盤,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早期發現、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等全鏈條防治能力。”海南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周長強說,海南省統一各市縣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實行每3天一檢,學校實施每天核酸抽檢,提高疫情早期發現能力;推廣“海漁碼”,加強對漁民漁船漁港的管理,嚴防海上疫情輸入。海南自2021年以來在入瓊機場、港口等關口實施“落地檢”,“這項措施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2022年9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全國推廣‘落地檢’措施”。
“補齊防控中的短板弱項至關重要,要持續提升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周長強表示,一是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堅持遠近結合、平戰結合,高標准進行核酸檢測能力規劃建設,確保有充足的資源應對突發的規模性疫情。截至9月,海南省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有97家,核酸檢測能力理論最大值爲183萬管/日。二是以提升流調溯源能力爲重點,加強全省三級流調隊伍建設,組建省級流調突擊隊,在全省新冠肺炎疫情處置中發揮“一錘定音”作用。三是加強醫療救治體系能力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廖品琥表示,廣西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爲統領,深入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探索推廣區域定向管控方法和策略,以變應變,實現快速定點清零。落實落細監測預警各項防控舉措,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全力保暢通、保運轉、保穩定,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守住守好疫情防控祖國“南大門”。
雲南省地處西南邊陲,邊境線蜿蜒曲折。雲南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楊洋表示,該省在疫情防控中按照“先邊境、後內地”原則,推進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雙提升”“再提升”工程,核酸日單檢能力由2020年的4000管提升至現在的309萬管,救治床位由1.99萬張增加到5.9萬張。同時,加強邊境一線管控,支援周邊國家積極抗疫,落實入滇人員“落地檢”、重點人群“強化檢”、風險人員管控後“離開檢”等措施。今年以來,85%的疫情爲主動監測發現。
“全省疫情防控指揮體系始終處于激活狀態。”楊洋說,省級38個部門100多人合署辦公、實體化運行。突發重大疫情提級指揮,調集全省力量,省州縣三級聯動,做到流調、封控、排查、轉運、救治、協查同步進行。自2020年以來,雲南省95%的疫情在一個潛伏期內實現“動態清零”,沒有發生疫情外溢和規模性疫情。
突出公衛體系建設的重心
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一些省份也在同步推進公衛體系建設。“近年來,湖北一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多線作戰。”湖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塗遠超說,全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省市縣三級指揮體系始終處于高效運轉狀態,做到“主動防、早發現、快處置”;堅持“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理念,全面推進社區疫情常態化防控,積極開展健康社區建設工作;健全聚集性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預警機制,初步建成多部門聯合、多場所覆蓋、多渠道報告的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網絡;夯實聯防聯控機制,組建公共衛生應急委員會,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省級決策、部門協同、市縣落實的指揮決策機制;築牢群防群控防線,構建“三區”管理新機制,104萬名黨員幹部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加快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平台)建設,提高信息化服務能力;出台《聚力推進科技抗疫工作方案》,建立“研發﹢臨床﹢制造﹢應用”全産業鏈政策支持體系,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表示,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形成系统完整的政策措施体系。要积极构建以高水平省、市传染病医院(院区)为支撑的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健全“平战结合”机制和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快国家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做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運動,推动中醫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法治保障工作,提升公共卫生科技攻关能力,加快建设高质量公共卫生体系。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公共衛生體系,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要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任務,緊密結合湖北衛生健康工作實際。”塗遠超表示,湖北將立足“早防”,加快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湖北樣板”;面向“快救”,構建運轉高效的衛生應急體系,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著眼“強基”,健全疾控機構與衛生健康部門、醫療機構、城鄉社區聯動機制,做優做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推動“平戰結合、醫防協同”機制創新。
吉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邢程表示,吉林省衛生健康系統將在以下4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加強“醫防融合、醫防協同”,推進疾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和“醫防融合、醫防協同”體系建設,逐步建立醫防協同和資源共享機制,繼續深化以公益性爲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二是加強公共衛生體系人才隊伍建設,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納入全省健康發展規劃、人才發展規劃、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健全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長期穩定的投入政策和保障機制,加強高層次、複合型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三是進一步探索疾控機構改革發展途徑,通過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等方式不斷優化功能定位,依托各級疾控機構經費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衛生事業長效投入保障機制,立足疾控機構專業技術優勢與省內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建立産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策略探索和先進檢驗技術研究等科研工作;四是通過建立疾控機構與城鄉社區聯動機制,加強疾控機構對城鄉社區業務指導,提升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開展城鄉社區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實施城鄉社區幹部培訓計劃,進一步築牢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根基。
不忘守護人民健康的初心
守護人民健康是公衛人不變的初心。四川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敬靜介紹,四川是全國唯一所有法定報告傳染病及近年新發傳染病均有發生或報告的省份,傳染病防治任務艱巨。經過10年不懈努力,四川省傳染病高發態勢得到根本扭轉,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連續10年處于低位水平,特別是涼山州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從15.09%下降至2.85%。下一步,將推進涼山州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攻堅第二階段行動,到2025年實現符合治療條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療比例達到91.5%以上,肺結核發病率控制在49/10萬以下。
敬静表示,四川将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打造省级菌毒种存储中心,推进省市县三级疾控体系改革,健全以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现代化疾控体系。同时,争创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精神医学中心,建强建优精神卫生防治体系。此外,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運動和健康四川行动,2025年要实现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覆盖率达到20%,国家卫生城市比例提高到75%,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比例提高到10%。
構建現代化的公共衛生體系,是推進健康中國、健康廣西建設的重要保證。廖品琥表示,廣西圍繞“一體兩翼三聯動”的發展格局,籌建國家(廣西)公共衛生中心,整合疾控、衛生監督、傳染病防控救治機構等職能,推動醫防融合、平急結合、多學科交叉,建設面向西南、輻射東盟的綜合性公共衛生醫學高地。依托廣西醫學科學院和自治區人民醫院,建設國家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打造平急轉換、醫防協同、醫防融合的樣板。通過加快構建多點觸發、反應快速的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健全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完善全區縱橫協同的傳染病救治體系;加快建設區域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中心,推進廣西海上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建設,拓展航空緊急醫學救援範圍,形成“海、陸、空”立體化醫學救援體系的“三方聯動”,爲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公共衛生體系貢獻廣西力量。
劉同柱表示,安徽將堅持貫徹預防爲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聚力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著力提升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以及每萬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等衛生健康發展核心指標,做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確保全人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