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
人民健康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進一步宣示了人民健康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爲衛生健康行業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持續完善和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衆的改革獲得感、就醫安全感和健康幸福感,提供了根本遵循、行動指南。
緊抓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人民的重要論述溫暖人心,讓我們真切感悟到中國共産黨鮮明的人民立場、堅定的爲民決心、有力的惠民舉措。”在貴州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楊慧看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厚人民情懷,必須緊緊抓住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對于我省的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來說,要大力實施整體提升衛生健康水平攻堅行動,不斷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紮實推進健康貴州建設,著力解決好人民群衆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提高衛生健康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爲西藏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健康基礎。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副主任譚相東理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中,更要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向優化、細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衆健康。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楊閩紅回顧,通過近10年的深化改革與發展趕超,福建省醫療衛生資源實現量的突破,全省醫療機構床位總數、衛生技術人員總數都有大幅增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更加公平可及;醫療服務水平實現質的提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總體排名、門診和住院患者滿意度等在全國名列前茅;縣域醫共體建設全省覆蓋,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縣域融合發展體系逐步形成,群衆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更加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爲我們下一步深化醫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和機遇。”楊閩紅說,在新發展階段,人民群衆不僅需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更希望能夠看好病、少得病。爲此,福建省將進一步拓寬思路,推動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上述觀點與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小松的觀點不謀而合。“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李小松說,湖南省衛生健康系統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力求落實到衛生健康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宏智有感于近年來內蒙古五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和發展的快速步伐,但也認識到,與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相比,全區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結構不合理、功能發揮不充分等矛盾長期存在,基層服務能力不強、活力不足和效率不高等問題較爲突出,同時面臨著全球範圍內重大傳染性疾病流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譜變化等挑戰。許宏智認爲,黨的二十大的重大部署爲我們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供了重大機遇,必須通過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分階段統籌解決問題,積極應對挑戰。
要優質均衡,一張藍圖繪到底
圍繞健康,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是什麽?如何回應人民期待,順民意,暖民心?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副主任章雄表示,“十四五”期間,上海市要進一步明確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將市級醫院建設成爲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危重疑難病症診療中心和醫學科技創新、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醫療中心。把服務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區級醫院建設成爲區域性醫療中心,強化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症搶救、疑難病轉診、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等功能;鼓勵和引導其他區級醫院通過功能轉型、業務整合、布局調整等,成爲醫療服務體系的有效補充。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成爲政府履行基本衛生健康服務、全科醫生執業、市場資源整合、醫養結合支持的綜合性平台。同時,加大市級醫院對區域性醫療中心的支持力度,建設關系更爲緊密的醫療聯合體。完善醫療聯合體內的分工協作模式,進一步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形成比較成熟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楊慧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貴州圍繞人民群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內最優質醫療服務的健康需求,積極引進國家級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實現區域醫療中心市州全覆蓋,努力打造區域內優質醫療服務高地,整體帶動提升全省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減少患者跨省外轉,減輕群衆看病就醫負擔。
許宏智指出,內蒙古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就是要以高質量爲目標,通過轉變發展模式解決不充分的問題,通過推動優質資源均衡擴容解決不平衡的問題,對照現代化社會醫療需求解決不適應的問題,在資源布局、體系運轉、管理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力求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要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強化公立醫院外部治理機制高效協同,強化管理體制整合,將衛生健康基本建設投資增量優先向基層傾斜;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區域協同發展工程,支持首府呼和浩特率先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區域公立醫院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要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均衡布局,分別在自治區東部、中部、西部布局建設3~5個專科類和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022年基本完成全區範圍的規劃布局,到2025年基本完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到2025年,基本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到2035年,基本建立滿足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需要,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許宏智說。
要揚長補短,創新攻堅有作爲
采訪中,受訪者還紛紛表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要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爲。
譚相東表示,站在曆史新起點,除了要更加注重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沈和均衡布局,著力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西藏還將立足本地實際,爭創國家高原病醫學中心,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布局建設自治區級區域醫療中心,打造重點縣域中心醫院。集中優質醫療資源建設一批臨床重點專科群,補齊婦幼保健、血液供應、急診急救等短板,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網絡。發揮藏醫藥防病治病特色優勢,健全高效便捷的藏醫藥服務體系,推進藏醫藥現代化、産業化。“更加注重質量提升和深度下沈,著力構建起符合西藏實際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功能定位,創新完善巡回診療、全民健康體檢等服務模式,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加快縣域醫共體建設,完善城市醫院對口支援高海拔鄉鎮衛生院等幫扶機制,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同質化。”譚相東還專門提到,要用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機制,注重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培養,建立符合西藏實際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鼓勵引導人才向高海拔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李小松提出,湖南在毫不动摇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大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扩面等基础上,还将依托本地丰厚的中醫药资源,大力实施“中醫强省”战略,积极推进国家中醫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化中醫药管理体制机制、中醫药医保和服务价格管理、中醫药管理创新、中醫药评价体系改革,实施中醫药服务提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振兴、文化弘扬工程,深入开展中醫药服务基层惠民、医疗服务中西协同、中醫药海外传播和质量保障行动,推动湖南中醫药高质量发展。
楊閩紅坦言,作爲醫改的排頭兵,福建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既迎來難得機遇,也面臨挑戰: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尤其是優質資源較爲匮乏,結構和布局均有待優化,總量擴容、質量提升、機制優化等任務較重,有序就醫和診療格局的全面形成還有一個過程……“下一步,福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爲主線,以改革創新爲動力,立足實際,重點加快構建科學合理、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杨闽红介绍,一是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补齐医疗人才、临床学科、医疗科研等短板弱项,深化价格、编制、人事、薪酬等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引导各级公立医院不断做精做优做强。二是聚焦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精准帮扶、资源共享、医防融合、协同发展等长效机制,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有效促进形成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三是聚焦中醫、基层短板,开展国家中醫特色重点医院、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等建设,促进中醫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围绕“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健康需求,推进老年医学、儿科等学科建设,助力实现“幼有优育、老有康养”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