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後,天氣漸暖,各大醫院看肛腸病的患者明顯增多,焦作東大肛腸醫院表示,其中指出患者占了80%以上,患者主訴大便出血、肛門疼痛、脫出、瘙癢等症。但令人擔憂的是,不少患者看診時表示,大便出血,便血量和次數增多,以爲是痔瘡,就抹痔瘡藥了,期初還管用,後來就怎麽也不管了,還越來越嚴重,經醫生檢查卻發現,根本就不是什麽痔瘡,而是腸息肉、肛裂等疾病所造成的,其中還有一例被確診爲直腸癌。
焦作東大肛腸醫院特邀專家表示,大腸癌多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首要信號是便血,出現3次以上的便血症狀就應及時入院就診,避免使可治之疾變成不治之症。
反複便血要引起警惕。焦作東大肛腸醫院表示,多種肛腸疾病都有便血症狀,尤其便血在大腸癌早期症狀中占了大多數。如果不明診斷,一味誤當痔瘡自診自治或濫用藥物,極易使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生長。
一市民因長期便血到專科醫院檢查,結果被查出腺瘤性息肉,有癌變傾向。焦作東大肛腸醫院特邀專家劉佃溫教授表示:腸息肉演變爲腸腫瘤的幾率很高,若早期將腺瘤切除,可大大降低癌變幾率。
出現便血的幾種情況
排便後,糞便呈柏油狀,顔色發黑,或者是呈漿糊狀,顔色接近咖啡色,便中帶血,這種情況大致判斷爲消化道高位出血。
排便時帶血且血色鮮紅,大多是消化道低位出血,例如結腸、直腸下端出血。
用力排便時,血液從肛門內流出,量不等,或便後手紙帶血,或滴血,或呈噴射狀,這是痔瘡出血的特點。
排便時有劇烈疼痛感且有少量血,這是肛裂引起的便血,兒童病發率較高。
糞便中帶血,並混有粘液和膿性分泌物,且有惡臭氣味,時而會出現便條變細的症狀,這時就要警惕,因爲直腸和結腸發生惡變了。成年人的病發率較高。
平時會出現左下腹疼痛情況,且大便次數增多,方便後糞便帶血並伴有粘液,這是痢疾和慢性腸炎的症狀。
三次以上便血就是腸道的警告信,腸腫瘤的首要症狀就是便血,莫等拖延到晚期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