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个“癌”字三个口,离不了乱吃乱喝,俗话说的病从口入也就是这个理。我们现在好吃的好喝的越来越多,癌症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癌症是由于不健康的飲食习惯招来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4种“吃出来”的癌症……
3、食管癌:經常“趁熱”吃
我們在吃飯、喝湯時,總會說“趁熱吃、趁熱喝”,其實這樣挺不好的!
IARC發布的一項最新警告稱:“飲用65攝氏度以上熱飲有致癌風險”。
我們的口腔和食管表面覆蓋著嬌嫩而脆弱的黏膜,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攝氏度,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攝氏度,超過65攝氏度便會燙傷黏膜。
偶爾的燙傷還可以自我修複;經常吃熱燙食物,食管總是在反複損傷、修複,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越來越多,逐漸惡化最終成爲癌細胞。
提個醒:少吃點熱燙食物,溫熱食物倒是可以的。
防癌貼士
怎麽判斷食物燙不燙?不燙口就行!吃滾燙食物的時候,最好稍放一下,不燙口再吃。
4、腸癌:無肉不歡
很多人無肉不歡,這本沒有什麽。但肉類如果超過人體所需,多余的營養物質會成爲細菌的溫床。
細菌會讓肉類中的蛋白質、脂肪等迅速腐敗,産生對健康極有危害的物質。腸黏膜長期遭受有害物質的“熏染”,“炎症——壞死——再生”的過程不斷輪回,黏膜細胞在修複過程中一旦走上“歧途”會發生惡變。
防癌貼士
紅肉、加工肉要適可而止,不要吃得過多。多吃粗纖維,瓜果蔬菜和肉要搭配得當。
建議:30歲以後的人每年做一次大腸癌篩查。大便隱血實驗和直腸指診(簡單又便宜),體檢時不要忽略;你也可以做消化道腫瘤標志物檢查和纖維結腸鏡檢查。
相關推薦:
喝茶能防癌 但前提是你选对并喝对 否则可能致癌
脚底有个强壮穴 一旦把它打通 从脚一直补到头
這種肉吃一口老十歲!你家冰箱裏面可能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