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和朋友聚餐酒足飯飽後,最惬意的事是什麽?很多人會說:一邊剔牙,一邊談談青蔥過往聊聊人生理想呗。问题来了,你为什么要剔牙呢……
和朋友聚餐酒足飯飽後,最惬意的事是什麽?很多人會說:一邊剔牙,一邊談談青蔥過往聊聊人生理想呗。
問題來了,你爲什麽要剔牙呢?
因爲塞牙啊,牙縫有東西塞著,渾身難受,剔出來就好了,一身輕松。
那再刨根問底:你爲什麽會塞牙呢?——似乎有些人沒想過這個問題。
解決問題要從源頭開始。其實,塞牙是病,得治!
被塞住的牙齒,發生了什麽
塞牙,專業術語爲食物嵌塞,是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食物被咬合力楔入相鄰兩牙的間隙內。
同樣塞牙,情況不盡相同。
咀嚼主要依靠後牙,即除中間6顆牙之外的牙齒。後牙的牙面,就像黃土高坡一樣布滿溝壑。
同時,相鄰兩牙之間是遵循和平共處原則的,接觸緊密,完善牢固。
這樣的解剖結構,可以高效率地咀嚼,防止食物進入牙縫之間。
因而,正常情況下的牙齒,按部就班地工作:咀嚼食物—溢出—咀嚼新食物—溢出,不斷循環。
然而很多人的牙齒並不完美,存在很多問題:牙齒相鄰面因齲壞出現的“大黑洞”,使食物嵌入;補牙或戴牙套後,牙齒間接觸關系恢複得不好,使食物嵌入牙;牙齒本身長得不端正,擁擠或扭轉。這會導致牙縫變大,食物進入牙縫概率大大增加;牙齒磨耗較重,溝壑變淺,食物溢出時容易“跑偏”進入牙縫。多見于老年人和咬合較緊的人;拔除下面的智齒後,對應上方的智齒沒拔,上方智齒因無咬合牙齒而下垂,此時上方智齒和前面相鄰牙齒之間極易嵌塞食物;當某個牙尖過高或位置異常,咀嚼時,這個牙尖能將食物楔入,使對側牙接觸點發生瞬間分離,食物趁機擠入牙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