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胃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健康的恶性肿瘤。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发布的“胃癌关注度大数据”显示,胃癌在“公众最关注的癌症”中排名第五,40岁以上人群更关注胃癌……
5、有不明原因的嘔血、嘔吐咖啡色物,且體重下降者。潰瘍面出血或惡性腫瘤破潰所致的出血,都可表現爲嘔血或嘔吐咖啡色物。胃潰瘍也有一定幾率惡變爲胃癌。體重下降可能與腫瘤對機體的消耗相關。
6、原來有泛酸、胃灼熱等症狀,現在症狀消失者。泛酸、胃灼熱可能是胃潰瘍或腫瘤導致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遭到破壞所表現的症狀。症狀消失並不一定代表好轉,症狀突然變化時反倒要提高警惕,以免延誤病情。
7、出生在胃癌高发区,或在高发区生活过的人。胃癌发病率有一定的地域性,可能与当地的生活习惯、飲食结构及遗传相关。我国胃癌高发地区居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长时间食用腌制食品,如肉类腌制品、咸鱼、腌制蔬菜和海产品等。山东省临朐县、辽宁省庄河县、福建省长乐县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胃癌高发地区。
8、患過其他惡性腫瘤者。通常腫瘤是遺傳基因、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過一旦罹患過其他惡性腫瘤,患胃癌的風險也會升高。例如,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患者有1%~13%的概率發生胃癌,同時伴有高發其他腫瘤的風險。再比如,抑癌基因P53缺失的人,有罹患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9、喜歡過鹹食物,包括腌制品、熏制品,或進食新鮮蔬菜較少,長期酗酒和吸煙者。由于食鹽的滲透壓高,吃過量的高鹽食物會直接損害胃黏膜,使胃酸減少。研究表明,長期大量飲酒與胃癌的發生明確相關。每100個因爲癌症死亡的病人裏,有21人跟吸煙相關。新鮮蔬菜吃得較少,容易維生素攝入不足,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10、精神受刺激和抑郁的人。緊張、壓力、抑郁等心理社會因素,會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激素分泌,促進胃酸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從而誘發胃黏膜損傷,甚至胃潰瘍。胃黏膜的長期慢性損傷,恰恰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胃癌記住“16字箴言”:
盡管胃癌發病現狀不容樂觀,但季加孚說,我國胃癌的治療越來越規範化、精准化。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通過以外科手術爲主、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模式,手術的根治性切除率已由40年前的不足30%提高到92%,進展期胃癌患者的3年無病生存率達到78%。
早期胃癌的診斷率越來越高。中國胃腸腫瘤外科聯盟的數據顯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部分醫療中心,早期胃癌的診斷比例高達39%。功能保留手術、腹腔鏡手術、內鏡下切除等微創手術的普及,讓早期胃癌患者在根治疾病的同時,得到較高的術後生存質量。即使到了晚期,部分患者通過轉化治療、靶向治療也可能創造手術機會,有效控制疾病,顯著延長生存期。
預防胃癌要記住“16字箴言”:健康生活,防患未然;定期篩查,積極治療。
具体来说就是克服不良飲食习惯,少吃煎、烤、炸、腌制、高盐、霉变、过烫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同时多做運動;有易感因素的人群每年要定期体检,建议40岁以上者每一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有家族遗传史者可咨询遗传学专业人员;胃切除术后病人要定期复查,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癌前病变人群必须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