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热腾腾且食材丰富的火锅,无论是一个人大快朵颐还是与亲朋一起热闹地分享,都是寒冷日子里不错的选择。然而最近,关于火锅的安全和营养却有一些让人提心吊胆的说法,比如“网红自热火锅会产生氢气发生爆炸”。这关乎生命安全,那么,我们究竟还能不能一如既往地爱火锅呢……
自熱包有不同配方,但大體上包括四類成分。最主要的是生石灰,學名氧化鈣,它和水接觸之後可以産生熟石灰,學名氫氧化鈣。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是發熱包主要的熱量來源。
其次,發熱包中含有矽藻土、活性炭等成分,它們是典型的吸附劑。其疏松多孔的結構有利于各種有效成分附著,充分接觸並發生化學反應。發熱包通常還有碳酸鈉、氯化鈣、硫酸鎂等鹽分,主要是用來吸收滲入包裝內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鈣逐漸失效,同時在化學反應中起到輔助作用。
此外,發熱包中也常見鐵粉和鋁粉,它們可以通過和氧氣反應釋放少量熱量。也可以和活性炭、水分、鹽分形成“原電池”效應,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熱量。
含有氫氣導致爆炸的說法缺乏依據
傳說有留學生在美國的大學宿舍吃自熱火鍋引發火警警報,專家分析可能是産生了一氧化碳或氫氣。其實上述說法缺乏充分依據,至少國內大量吃貨用行動證明自熱火鍋並沒這麽嚇人。雖然自熱包含有碳,但要和氧氣反應産生一氧化碳需要達到燃燒的溫度,而在水中發生反應顯然是不夠的。
鋁粉在生石灰和水的作用下確實可能發生反應産生氫氣,但自熱包中鋁粉的量很少,即使産生微量氫氣也會迅速擴散,幾乎不可能形成引發爆炸的濃度。我認爲更大的可能是高溫水蒸氣觸發了報警裝置。